根據研究顯示有高達50~60%的人一生中都有過肩頸酸痛的經驗,而且常常不知道該看哪科來治療,經常看醫生後也一直無法改善,甚至找中醫拔罐針灸都試遍了仍無法緩解,打針吃藥皆無效,生活上都因為這種症狀讓人苦不堪言。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管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受到這方面的困擾。
所謂肩頸酸痛是指由後腦根部、頸部至肩胛骨部位間的疼痛,且85%是因肌肉或韌帶受傷而引起。大部分頸部酸痛之原因是長期處在不正確的姿勢下造成頸部肌肉疲勞、韌帶拉傷所致。譬如:網路族整天守著電腦螢幕且坐姿不良造成酸痛,或是重複性的動作造成肌肉緊繃而形成。因此電腦族如果能改善姿勢並嚴守以下之原則:
除此之外,仍有些並非上述病因所產生,若經過治療後症狀仍未能改善,則必須多加注意,例如40歲以後頸部退化性關節炎或椎間盤突出造成上肢麻木或疼痛無力。肩頸疼痛一般可分為「頸痛」與「上背痛」,有時後隨著症狀不同,往下延伸至上肢造成手酸手麻;或是產生頭痛。隨著年齡和生活壓力的增加,發生率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大多數的患者經由適當的治療、休息、改善日常生活不良的姿勢習慣,即可復原。
在肩頸部保健中,正確姿態的教育是相當重要的,最常見的不良姿勢是彎腰駝背、頭往前傾,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線的前方,使得頸椎承受額外的壓力,肌肉也增加了許多負擔。而這些姿勢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從小養成的不良習慣,特別是青少年期,身體的成長快速,比同儕高且較瘦者便容易駝背。成人則可能因工作原故,例如工作檯高度不適當,燈光照明不足,情緒緊張等,日久即導致頸部前傾的不良姿勢。另外,肥胖會使腹肌鬆軟無力,背部,頸部跟著受害。
誰容易肩頸酸痛?以行業別來看,「使用上半身工作者」、「長時間用手工作的人」是高危險群。像工廠生產線上的員工、鋼琴師、廚師、主播、文字工作者與家庭主婦等;反倒是做粗重工作的人比較沒有毛病,他們的問題常出現在腰部或下背部。此外,造成肩頸酸痛的原因還有:
很多時候是過度勞累引起的,如果感到酸痛不必太過緊張,先適度的休息,做一些簡易的伸展如意操,過一兩個星期若沒改善,再去求診;看過醫師後,酸痛仍沒緩解應及時回診做進一步檢查。
肩頸綜合症是一種長期姿勢不良或長期重覆同樣的工作,及壓力大所引起的肩頸部位肌肉發炎的一種現象。患者的頸部、肩膀、肩胛骨這三角地帶的肌肉會出現僵硬、酸痛無比的情況,而肩頸胛部位的酸痛除了與姿勢不良有極大關係之外,過大的工作壓力也會使病情更加惡化,當然心理的因素使得情緒的緊張也是使得症狀加劇的原因。
長期不正確的姿勢會導致頸椎損傷、頸椎錯位或變形、頸椎間隙變窄、頸椎骨質增生,也可能引起頸脊髓或頸的神經根受到壓迫而身體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錯位時間久了,就會引起肌肉僵硬、繃緊,頸、肩臂不舒服、肩背酸痛、手部麻痺,不能用力,或工作時容易疲勞,亦會感覺頭痛、眩暈等。可用徒手整治復位,解決不適的症狀。
雖然中西醫各有淵源,但在肩頸酸痛治療方法中倒是有相輔相成的部分。如果是因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是肌肉緊繃所致,針灸或按摩可減輕症狀;但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根而造成疼痛,就不能只靠針灸、按摩,還需要西醫的專業治療。當病情進入慢性期後,中醫的療效會比較顯著。譬如急性扭傷,西醫會使用肌肉鬆弛劑,很快就能見效;但若拖延病情,轉為內傷,西醫復建所使用的熱敷、紅外線,效果有限,反而用中醫的推拿、針灸較有效。
如果已在服西藥,不宜同時服用中藥,中醫部分暫時用物理治療(如針灸、推拿)來輔助。飲食方面,中醫有比較多的禁忌,像是偏寒、偏濕的啤酒、香蕉、竹筍等食物都應避免。如果常常吃這類食物,也比較容易肩頸酸痛。預防之道:
如果您長期受肩頸酸痛所苦,看了醫生、打了針吃了藥都未見改善,小編倒是推薦可以試試傳統的按摩推拿,或許有人會說試過了無效,但小編只能說目前市場上太多按摩師了,而實際上真正厲害的師傅少之又少,經常在按摩的人相信一定很清楚,普通推拿師與擁有專業證照資格又厲害的師傅之間差異有多大!如果您住在台中地區而且又長期為一些查不出原因的疼痛所苦,站長極力推薦一位擁有國際整復師證照的江師傅,他沒有人家外面氣派的店面,反而是隱身在小巷弄裡的家庭式按摩,所以客戶都是口耳相傳而去的,去體驗過您就會知道的,去之前最好先撥個電話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