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家最常見的是用概念和譎問的方式提出問題,反對邏輯推理,以為靠邏輯思維而獲得的知識是間接性的知識,而禪悟是一種憑直感直覺直接穎悟出來的靈慧的智識。以禪為理念的無印良品恰恰也正符合禪的某種概念特徵。
上世紀80年代泡沫經濟的日本市場名牌盛行,消費者品牌意識非常強烈,無印良品反其道而行提出無品牌的概念,這在當時相稱前衛。在當今的都市生活中,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打上了各種標籤,品牌背後所包含的基於社會階層以及虛榮心理的消費價值觀,經常掩蓋了人的真實感慨感染。
而無印的生活理念恰恰與之相反,它摒棄一切外在標籤不斷簡化,拿掉商標、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簡單包裝、簡單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提醒人們去賞識原始素材和質料的美感,還物品以本來面目,將使用者從外在束縛中解放出來,而達到一種更接近於內心自我、更接近天然的狀態,這也恰是禪悟所追求的真我境界。
在所有無印良品的商品上,顧客很難找到品牌標記,即便在衣領後面也不設商標--至多在衣服上貼一張透明膠帶紙標明尺寸,並在試衣時撕去。對於厭倦了追求名牌和奢華生活的都市人來說,無印良品的主張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這種不要品牌的做法,卻使得在日本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假如有人看到一個沒有商標的用品就會預測,「這是無印良品嗎?」由此MUJI巧妙地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品牌差異化:世界被人為地分成了兩極,一極是所有的品牌,而另一極就只有無印良品。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刻意追求低調反而成為著名世界的「No Brand」(無品牌),達到了「無牌勝有牌」的境界。它已經超脫了商品品牌的局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品牌,這也是品牌發展的最高境界。三流的品牌賣產品,二流的品牌既賣產品又賣服務,而真正一流的品牌卻是在販賣一種生活方式。
定位理論之父艾•裡斯曾說過:「品牌是根橡皮筋,你多舒展一個品種,它就多一份疲弱」。當今品牌競爭日趨白熱化,出於強化競爭力的需要,這也是一個品牌不斷誇大 「聚焦」的年代,而通用電器「不做第一就做第二」的經典案例也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無印良品卻是一個另類,其商品種類已由當初的幾十種發展到今天的5000多種,籠蓋從牙刷到汽車等各種產品,並且這個數字依然在繼承增加。對於一般人而言,這個數字意味著日常生活所需東西已應有盡有。
目前像無印良品這樣能將品牌容易延伸到了幾千種的品牌,實屬鳳毛麟角。儘管顯得離經叛道,但MUJI的成功依然有跡可循。關於品牌延伸有研究表明:品牌延伸的成功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原品牌的產品、服務、技術以及市場各自的聯繫關係度、品牌著名度、產品質量、品牌聯想等因素。
有的品牌由於產品品類的細分和功能性烙印強烈,品牌聯想主要集中某一類產品,這樣延伸就比較難題。可是無印良品這個名字卻讓消費者聯想到所有的優良產品,沒有行業和詳細品類的局限,這為品牌延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高品質保證也是MUJI無印良品延伸成功的重要原因。目前國內一些超市在嘗試著推出少量自有品牌的商品,也有超市提出「蘇果無贗品,件件都放心」的口號,但這裡有個基本的邏輯問題,就是真貨未必即是好貨。面臨超市內大量不著名品牌的商品,特別是食物,消費者對其內在品種依然會心存疑慮。而MUJI全部以自有品牌作為品質擔保,通過完善的質量控制系統,增強了消費者的信心。
當然這是把雙刃劍,對無印良品的治理水平要求極高,由於任何一個品類、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對整個品牌產生不利影響,一損俱損。此外MUJI在日本擁有相稱高的著名度和顧客忠誠度,並且擁有自有銷售渠道等,這也為品牌延伸創造了有利前提。
艾•裡斯甚至說過:毀滅一個品牌最輕易的方法是把這個品牌名稱使用在所有的事物上!然而品牌這根「橡皮筋」到了MUJI無印良品這裡,成了彈性無限大。慧能禪師所說的禪,是一種無意向、無希冀、無慾念的超然萬象的大境界。對於一個提倡「無」的品牌,反倒可以容納進更多的內容,其中哲理值得深思。
無印良品
兩大概念
改革
尊崇樂活
行銷分析
品牌形象
特賣會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