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肺腺がん)是肺癌的一種,許多名人都因為肺腺癌而過世,像是立委盧修一、法務部長陳定南、有美女醫師稱號的皮膚科醫生翁雯柔、舞蹈家羅曼菲以及演員文英...等,因為肺腺癌初期症狀幾乎沒有,當有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頭痛等症狀去找醫師,近8成已經是晚期的肺癌,多已轉移或擴散。
大多數腺癌位於肺的周圍部分。腺癌大多起源於較小的支氣管粘膜分泌黏液的上皮細胞,腺癌傾向於管外生長,常在肺邊緣部形成直徑 2~4公分腫塊。包括腺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細支氣管肺癌、肺泡細胞癌。女性多見,與吸煙無密切關係。一部分病例癌腫發生在與肺纖維疤痕病變有關富 含血管,故局部浸潤和血行轉移較早,易轉移肋膜引起胸腔積液。在初期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往往在胸部X線檢查時發現。生長較緩慢,但有的病例較早即發生血管轉移。較常在呈現腦轉移症狀後才發現肺部原發的肺腺癌。
近年來罹患肺腺癌的名人眾多,使它在國人間的知名度大增,很多人只要喉嚨癢、胸悶或咳兩聲,都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得了?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曹昌堯表示,肺癌可分數種,其中肺腺癌占50~60%,女性肺癌患者中比例更高達80%,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若有慢性咳嗽持續3週以上、痰中帶有血絲、容易氣喘、胸痛、體重異常減輕,甚至頸部摸到淋巴結硬塊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
余志騰醫師並建議有家族史者,應每年接受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但由於檢查費用不低,若有經濟考量,可改做胸部X光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雖然肺腺癌相當可怕,肺癌的5年存活率甚至僅15%,但多位醫師均表示肺癌並不等同於絕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藉由先進的診斷儀器早期找出肺癌病灶,治癒的機會仍然很大,不應輕易放棄。
1位高齡近80歲的老太太,開完刀留在醫院復原時,竟意外診斷出罹患第四期肺腺癌!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醫師當時很苦惱,因為病患剛進行手術,體力不足,連下床行動都有些困難,如果要積極的給予治療,老太太的體力是否可以承受?還好老太太罹患的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癌,醫師選擇血中濃度高但相對副作用較小的標靶藥物,腫瘤消退的情形良好,體力也越來越好,慢慢可以開始起來活動。肺癌腫瘤控制了2年之久,慢慢等到腫瘤開始轉變,因老太太活動力佳,順利的銜接2線化學治療,整體治療效果都很好。
李岡遠主任表示,晚期肺腺癌治療效果評估有2大方向,一為治療效果,再來是患者生活品質。目前藥物的使用以控制腫瘤為最主要考量,但也不是一昧的追求腫瘤消退,醫師也希望病患治療時能「用得舒服」,標靶藥物基本上對於生活品質的提升都有幫助,然而,藥物副作用在治療決策時,仍為重要課題之一。
患者的生活品質其實可反映很多面向,包括:症狀改善、體力與精神層面。症狀部分可詢問患者平時會不會喘、有沒有想吐的感覺,或是身體有無疼痛感;在體力上,希望患者能維持一定的活動力,離開家中到戶外活動,更理想的狀況可以繼續上班、參與社交活動,若患者本身感覺是舒服的,對於疾病沒有太多的擔心,在精神層面上也有幫助。
維持理想體重是患者應該注意的一大重點,李岡遠主任指出,體重減輕的同時代表身體也處於惡性的身體內在環境中,讓癌細胞有機會反撲,若能維持理想體重,對於病情是件好事。影響體重的因素有很多,有些藥物副作用可能引起體重減輕,如:嘔吐、腹瀉,這些腸胃道有關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如果有嚴重困擾,可以跟醫師討論。
體重是反映生活品質的客觀指標,回推回去,病人也從生活品質著手,除了顧好營養外,日常生活活動也很重要,有很多研究顯示,有沒有足夠的運動,是癌症病友的一個指標。多活動,包括精神、體力都會進到良性的循環。整體來講,體重增加回來,有利於腫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