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六十八年統一企業將便利商店7-11引入台灣,雖然經營初期並不理想,但隨著經營技術不斷的向台灣消費環境修正以及契合著經濟的蓬勃發展所引致的內需消費市場的擴增,而能夠快速的發展。便利商店的發展,帶動的是零售服務業的服務層面更日常化。
從整潔乾淨的店內外觀、舒適明亮的購物環境、親切快速的服務態度,以及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商結構在在顯示出以消費者為出發點的經營形態已經萌芽,且經由與消費者日常接觸頻繁的便利商店而更普及化了。另外二十四小時的經營型態,應是首開台灣服務業的先河。
在這整個流通變革中,有兩項需提出加以說明:其一即上文所提經銷商的生存空間將被再擠壓,若經銷商不重新定位自己,又不謀對賣店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及更多商品銷售資訊的話,在面對固定成本不斷上揚的今日,生存空間再被壓縮,則或許被迫退出市場的情況將不遠了。
其二是自有品牌(PB)的興起,造成的價格破壞。自有品牌為各賣店自行開發的產品,其有別於知名的國際品牌(NB),其立基點在於自有品牌有國際品牌商品的品質,但售價卻遠低於國際品牌。自有品牌是賣店直接與製造商合作,由製造商生產商品,而掛上賣店自訂的品牌名稱,或直接以店名,或其他與店名相近似的名稱來販售。
故其是利用賣店的整體形象行銷的手法來進行的。在美國、日本與製造商合作生產、行銷商品的零售連鎖系統不在少數,其在良好的品質下,都有不錯的銷售業績。這也是「製販同盟」的一項代表作品。當市場經濟愈發達,只要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就有發展的空間。
任何一種行業,尤其其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綜合零售服務業,皆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及消費習慣的改變而逐漸調整經營形態。隨著消費者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以「便利」為訴求的行業也就快速發展,如快餐店、快速沖印店,以及便利商店等。
當社會愈進步,行業分工愈細的情況也將出現,其立基點就是在於其滿足消費者的「部份」需求。想要完全兼顧消費者需求的產業在現代已不容易達成,畢竟消費者是多變的。便利商店與當時的雜貨店競爭,且脫穎而出,其不僅成就了自己,也迫使雜貨店的店質提升,從擁擠、黑暗、品質不定的環境轉變成寬敞、明亮、品質保証新鮮的經營形態。
在這轉變中,消費者是最大的贏家,畢竟消費環境與品質的提升即生活品質的提升。雖然便利商店帶動了產銷結構的顛覆,消費者卻是其中的受益者,因為消費者在選購優質商品時,廣告支出龐大的國際品牌不再是唯一的考量,價廉物美的自有品牌是一項另可選擇的商品。並且由於便利商店的引入,使得消費者除了百貨公司、超級市場、或專門店如文具店、書局、雜貨店之外有了另一新的購物場所,所以,即使綜合零售業的市場競爭日熾,消費者仍是最大的受惠者。
7-11
7-11取貨
7-11門市
全家
定義
簡史
重要性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