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科門診中最常見的腫瘤癌症,每年每十萬人中有三至十個案例被發現。其比例雖低,但是在大體解剖時,卻可在百分之六至百分之二十的組織中發現甲狀腺癌的蹤跡,意謂著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未被發現。
依據2014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甲狀腺癌佔2010年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0.33%,女性發生率為每10萬人13.45(男性則為4.37),好發於中年女性(女:男=10:3,發生年齡的中位數為47歲),佔女性癌症發生排名的第5位,女性癌症死因的第23位,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所幸,98%的甲狀腺癌為分化良好的,經治療長期的預後極佳,20年存活率超過9成。
多數原因不明,少部分可能是來自放射線,小於18歲接受過量的放射性,如核災、原子彈爆炸災民;或曾因其它疾病接受過頸部或胸部上方的放射線治療者。甲狀腺髓質癌有20 %的家族遺傳。有些乳突癌可能具遺傳性,也有可能和某些腫瘤相關並存 (大腸息肉、腺瘤、乳癌),碘攝取太低則乳突癌和濾泡癌之罹患機率較高。台灣已從1961年食鹽全面加碘,碘的缺乏已十分罕見。
導致甲狀腺癌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在小孩時期,頭頸部或胸部上方曾接受放射線治療者較易發生,而且可以在十至二十年後發生;四分之一髓質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之傾向,故髓質癌患者之家屬應做相關癌症之篩檢;此外,有些人認為橋本氏甲狀腺炎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手術通常是治療甲狀腺癌的第一步,以儘量切除癌組織為主,除少數局限性且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可考慮只做甲狀腺患側單葉切除,大多數患者甲狀腺應儘量全部切除。手術治療的合併症包括:
一般而言,放射性碘治療對乳突癌及濾泡癌等分化較好的腫瘤較有效,若其甲狀腺無法完全切除、為多發性病變、或癌細胞已侵犯周邊組織或遠處轉移時,皆應接受高劑量的原子碘治療。要注意的是放射性碘治療前,要先停用甲狀腺素並採低碘飲食四星期。若患者無法忍受停用甲狀腺素三至四週,目前已有基因工程合成的甲促素,可供注射使用。
至於放射性碘治療併發症較常見的有腮腺炎和甲狀腺發炎,有時甚至會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纖維化或嚴重的血液疾病,只有在使用大劑量的放射性碘後方會發生。對於極惡性的未分化癌或因癌症轉移骨頭導致劇痛的甲狀腺癌,由於其對放射性碘反應不良或全無反應,可嘗試使用電療來破壞、殺傷癌組織,以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減輕痛楚。至於化學療法,一般來說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故較少採用。
在進行碘-131(I-131)掃描或治療前兩週,需要做低碘飲食控制,宜避免高碘(Iodine)的食物或藥物,以減少其干擾放射性碘的吸收和治療效果。
海鮮、海菜類 | 貝類、海帶、紫菜、海苔、洋菜膠、海藻…等。 |
含碘食鹽、海鹽 | 暫時停止使用一般食鹽,改用「無碘鹽」。減少吃外食。 |
牛奶、乳製品 | (食物烹飪允許少量) |
蛋類 | (食物烹飪允許少量) |
麵包類 | 白麵包(但允許食用小麥或燕麥製的麵包) |
醃漬、加工食品 | 火腿、培根、罐頭製品、蜜餞、醬菜、泡菜、等 |
含紅色素藥物 | 維他命藥丸 |
巧克力 | |
糖漿、糖蜜 | 黑糖 |
大豆製品 | 豆漿、漿油、等 |
披薩 | |
紅辣椒 |
食物名稱 | 碘含量 (微克/100g) |
食物名稱 | 碘含量 (微克/100g) |
海 帶 | 24000_高 | 帶 魚 | 8 |
紫 菜 | 1800-高 | 菠 菜 | 5.8 |
髮 菜 | 1180-高 | 玉 米 | 3.3 |
海 參 | 600-高 | 牛 奶 | 2.8 |
蛤 蜊 | 240-略高 | 黃 豆 |
2.1 |
干 貝 | 120 | 小 米 | 0.8 |
黃花魚 | 12 | 小 麥 | 0.7 |
雞 蛋 | 9.7 | 菠 菜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