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相關的原因症狀及治療飲食禁忌
在無症狀的病人發現蛋白尿可能代表某種嚴重腎臟病的早期症狀表現,但它也可能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或無進展性的腎臟異常的原因。對於成人而言是指每一天尿中的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對於兒童而言,尿中蛋白的排出量與年齡及體重有關,一般來說嬰兒(一歲以下)及小孩(一歲以上到十歲大)的定義分別是每天尿蛋白排出大於110mg/m2及85mg/m2,新生兒(30天以內)則是要大於145 mg/m2才算是。
它的發生可是暫時的或持續的,嚴重且持續的反應了臨床上腎功能惡化的危險性。許多在體檢中發現的輕微蛋白尿大多不會造成腎功能的惡化,我們稱之為良性的蛋白尿。正常的組成中約20%為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如某些免疫球蛋白,40%為白蛋白,剩下40%則是一種遠端腎小管分泌的蛋白叫Tamm-Horsfall黏蛋白。
蛋白尿的原因及相關症狀
一般人到腎臟科門診,常常詢問的問題是『醫生啊!我小便有泡泡,我的腰子(腎臟)功能是不是有問題啊?』,又或者是『醫生啊!我的健康檢查報告尿蛋白1個加(1 )或是2個加(2 ),到底有要緊沒?』………,類似這樣的問題,除了國台語發音不同,又或者是雙聲帶加上一些家鄉腔調外,其實都在詢問著同樣的問題,『我到底是不是得到腎臟(腰子)病?』。造成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臨床可區分為良性(又稱暫時性或機能性)和病理性(持續性)。
- 良性的
- 暫時性:當病人有脫水,發燒,天氣太冷,激烈運動,服用止痛藥,或高熱,急性疾病,懷孕,血壓升高等情況下,即可能出現短暫性的蛋白尿。另外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或腎盂腎炎,也會出現尿蛋白,不過一旦感染受到控制就會消失。
- 姿勢性(或稱站立性):此與身體的姿勢改變有著密切關係。常在年輕人身上發現,一般在早上起床臥姿解尿時沒有,但經過長時間活動、走路、劇烈運動、站立後、或前屈,蛋白尿便會出現,然而當平躺後一段時間又會消失。
- 病理性的(持續性):
- 腎臟病變導致的:通常當腎小球或腎小管發生不可逆的破壞時就會有持續性的蛋白尿。腎小球疾病是最常見的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可以是腎臟本身引起的(稱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包括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或是由身體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稱為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例如狼瘡性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腎病變等。另外少數是腎小管疾病,乃由於蛋白在腎小管再吸收不良所引起。
- 超負荷導致的:主要是在白血病或是某些惡性疾病產生過多較小的免疫蛋白,可穿過腎小球到達腎小管,且超過腎小管的最大吸收量而排出於尿中。
蛋白尿的治療
體檢報告有尿蛋白不要慌張,因為「大部分」可能是偽陽性或只是暫時性。鹼性尿(pH>7.5)、濃縮尿液、血尿、服用盤尼西林、磺胺類等藥物或尿中混有精液、陰道分泌物,會呈偽陽性反應。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如果是病理性持續就要及早就醫找出原因,妥善處理,把握治療先機,避免腎臟功能的持續惡化。
因此尿液試紙尿蛋白定性檢查如果是微量(trace)到2個+,應該再複檢兩次到三次,最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的尿,倘若複檢結果是陰性,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蛋白尿,若定性檢查是3+或4+,或複檢仍持續是陽性,則需到醫院給醫師診察,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如24小時尿液收集,其他抽血檢查(肌酸酐清除率、血清電解質、血糖、血球計數等),腎臟超音波或腎臟穿刺(切片)等來加以確診。
治療方面基本上取決於正確的診斷,不同疾病的治療也不相同:
- 兒童的腎病症候群因多數為微小病變腎絲球病變,可以類固醇治療,若不幸失敗才考慮腎臟切片。
- 成人若有腎病症候群發生,因多數會伴隨有進行性的腎功能惡化,切片檢查是確定病因與及早治療最好的方式。
- 對於血壓偏高的患者,不論其蛋白尿的原因為何,嚴格的血壓控制對蛋白尿及腎功能均有幫助;在這方面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梅抑制劑於糖尿病患者似乎能減緩腎功能的惡化並減少,但對於腎功能已相當不好的病人,此藥因為會降低尿腎絲球過濾率故有引起高血鉀症的危險。
- 血管張力素受器的抑制劑則長期研究較少,但也可能有類似的效果。低鹽飲食有助於減少水腫的症狀,利尿劑對消除水腫也有幫助,但使用於白蛋白過低的患者則要小心過度脫水反而造成腎功能加速惡化。
飲食禁忌及注意事項
以中醫觀點來看,脾腎氣虛,因脾虛不能升清而精微之物下流;腎虛不能封藏而精微下泄,蛋白質則隨小便而出,導致五臟六腑功能衰竭。一旦蛋白質微量隨尿液快速流失,容易引起小便乏力、浮腫、性功能下降、腎臟開始受損,如長久置之不理,腎臟就會逐漸萎縮,形成慢性腎衰竭(俗稱尿毒症),最後只能洗腎度日。
- 限制蛋白質: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以減少蛋白尿的發生。每日蛋白質的攝取50%以上需來自高品質的蛋白質,如豆、魚、肉、蛋、奶類食物,其餘的蛋白質則由米飯、麵條等主食類食物供應,含蛋白質品質較差的食物,如綠豆、紅豆、蠶豆、毛豆、碗豆仁、栗子、麵筋等,請依營養師建議食用,不宜攝取太多。
- 限磷原則:當腎臟功能不好時,限制飲食中含磷高的食物,可以減緩腎衰竭的進行。如市售的牛奶為高磷的食物,可選用低磷牛奶代替一般牛奶,若有需要,可於進餐時使用磷結合劑,減少食物中磷的吸收,但此類藥物應與食物一起咀嚼充分混合,才能發揮效果,以維持血磷正常值。
- 低氮澱粉補充:因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為滿足熱量的需求,可利用較少蛋白質有熱量的低蛋白質澱粉食物來補充熱量,如冬粉、藕粉、太白粉、澄粉、粉圓、西谷米、粉皮等。
- 限鉀原則:視排尿量而定,若排尿量小於1000毫升,表示腎臟無法有效排除鉀,血鉀過高,會引發心率不整、肌肉無力、心肺衰竭,嚴重危害到生命,因此當尿量減少時,適當鉀的控制是需要的。飲食中蔬菜宜熱水燙過再油炒或油拌,煮熟的食物,鉀會流失於湯汁,避免食用湯汁,減少鉀攝取,及市售的低鈉鹽、薄鹽醬油,因鹽分中鈉以鉀取代,不宜隨意使用。
- 限鈉原則:糖尿病腎病變有合併高血壓,良好血壓控制,可減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發展。飲食擇新鮮食物,避免罐頭、加工食品,及酌量使用含鈉高的調味品,如鹽、醬油等,減少飲食中鹽分的攝取。
臨床研究顯示,蛋白尿的發生與腎臟病、糖尿病及高血壓這三類疾病有關,若不及早加以治療,都會加速病情惡化。一般蛋白尿患者都有臉色差、浮腫、精神困乏、疲勞無力、小便泡泡等症狀,不過,腎臟病引起的蛋白尿患者夜尿多,小便味道重泡多,常有腰膝痠軟的「腰子病」典型症狀,且會有尿急無法忍尿的情況發生。
腎臟病
腎結石
腎衰竭
洗腎
腎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