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保健諮詢網


淋巴結-發炎症狀位置淋巴腺腫大看哪一科



眾所皆知淋巴系統是人體免疫機能中重要的一環,淋巴結即是淋巴腺間腫大的組織,正常人即存在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頸部的又可根據其位置區分為五大區域。因主掌過濾的工作,即將不正常的細胞或病菌過濾而儲存或殺死,所以當人體有了感染發炎,譬如傷風感冒或身體有了不正常的細胞產生(腫瘤),則都有可能會淋巴結腫大,這些應是對人體有好處的,然而腫大通常代表的是一項警訊,告訴我們身體可能遭感染或產生腫瘤了。

面對細菌、病毒的入侵,從骨髓中製造的淋巴球,扮演著「抵禦外侮」的角色,能夠發揮消滅、防禦病菌的作用。淋巴管系統中有淋巴結,就像是淋巴球的休息站,讓淋巴球能夠聚集在一起。結摸起來像一球一球的,在頸部、腋下、或是鼠蹊部最容易摸到。正常大小介乎3mm與1cm之間,成年人通常在鼠蹊部有反應性的腫大,乃因下肢皮膚感染刺激所致,其餘部位腫大時多屬異常,孩童則常見有腫大現象,尤以頸部為甚,百分之四十的嬰兒及百分之五十五的孩童正常觸有淋巴結腫大,約有1公分大小,故處理問題時得先行排除此類非病態者。

感染及腫瘤易引起淋巴結腫大

正常免疫反應下的腫大,遇到非特異性的細菌,例如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外來的「敵軍」,一般說來不需特別的治療,只要自我的免疫力不要太差,通常休息一陣子就好,約一到兩周腫大的現象也會緩解。但如果是遇到特異性的細菌,例如台灣常見的結核菌,因為結核菌十分頑強,除了常見的肺結核,結核菌也會感染到人體其他部位,因此結核菌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就需要服藥六個月治療。

臨床表徵,依腫大的部份及範圍可分為:

  1. 局部:頸部、腋下、鼠蹊部在正常健康狀況下即可摸到小的淋巴結。若大小大於1公分以上則可能為不正常﹕若大於3公分,則要懷疑與癌症有關。
  2. 肺門:常在胸部X光片中意外被發現。在西方人,類肉瘤病(Sarcoidosis)是常見病因。在台灣則應考慮肺結核、黴菌感染或是淋巴瘤、肺癌等。
  3. 全身性: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例如:感染、過敏、癌症,甚至代謝性疾病引起。

淋巴結腫大通常有兩個原因:

不痛淋巴結要格外小心

特別是壓起來不痛的淋巴結腫大更不能輕忽。臨床上曾遇過因為腫塊不疼痛讓患者降低戒心,有患者腫到直徑6~8公分才慌忙就醫,有患者則是因為長出腫塊後,本來自己不以為意,直到被旁人提醒下巴看起來不大對稱,才警覺到不對勁。有些患者因為太晚就醫,已是癌症的第四期。

檢查以頸部位置為例,先以肉眼觀察是否有不正常發炎的地方,另外也可以作頸部的超音波檢查。若懷疑是惡性的淋巴結腫大,可從原發部位作切片診斷。如果找不到原發部位,則可以從頸部腫塊作「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以針頭刺入腫塊,疼痛度跟抽血差不多。但如果檢查後還是沒有看到惡性細胞,再考慮打麻藥後作頸部切開,取出一小塊組織作最後診斷。

通常於上頸部的側面,出現兩公分長的不痛腫塊,大約有八成的機會是來自耳鼻喉領域的轉移癌症;若是中頸部的側面有不痛的大硬塊,則可能是喉癌、下咽癌、鼻咽癌等的頸部轉移。還有於下頸部的腫塊,則可能是肺部、胃腸、泌尿系統、或婦科方面的腫瘤轉移等。

一般而言,耳鼻喉頭頸大夫可根據淋巴結的大小、位置、多寡、移動與否、軟硬度、發炎疼痛與否,加上上呼吸消化系統的徹底鏡檢而作一綜合判斷。而下列的淋巴結則要特別小心:

  1. 大於2公分的。
  2. 非常硬的。
  3. 固定於頸部軟組織,而無法被移動的。
  4. 特定位置的淋巴結,如鎖骨上的,或頸部第二區的等。

特別要強調的是診斷找到淋巴腺病因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抽血檢查或藥物投予通常是不必要的,真的懷疑是惡性腫瘤,則原發黏膜部位的切片是絕對必要的,一些昂貴的特殊檢查,如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檢查並無法取代一個詳細的耳鼻喉鏡檢,而且通常也是不必要的,倒是近年來,由於頸部超音波技術的發達,在一些臨床無法判定病因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可以施行頸部超音波掃描,伴隨細穿刺檢查抽取細胞作病理細胞學檢查,可以提供醫生進一步的參考。 

另外一樣是頸部腫塊若出現於兒童身上,因為兒童發生表皮癌症的機率較低,因此可能是淋巴瘤,也就是頸部的淋巴球本身惡化;但如果是發生於成人身上,則表皮癌的機率較高。淋巴結腫大雖然多半是正常的發炎反應,但若是觀察發現成為不痛的腫塊,一定要特別提高警覺。

頸部淋巴腺腫大在處置上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要隨意從腫塊處做切片。因為若是良性淋巴腺發炎,大多自己會消退,冒然切片只會造成不必要的疼痛以及留下疤痕。反之若是惡性腫瘤,大多都是來自鼻咽喉部癌症的轉移,若冒然做了切片檢查,不但易使腫癌到處流竄,最後還是要找出原發部位來做整體的治療。因此切片不但拖延了治療的時間,而且易產生瘢痕及纖維化,進一步會影響日後放射或化學治療的成果及增加手術切除的難度。

所以平常觸摸頸部若發現有不明淋巴結腫大時,先不要慌張,因為若是有合併紅腫熱痛以及併有類似感冒或牙痛等不適症狀時,常常只是淋巴腺發炎而已,可以暫時觀察。但若腫塊逐漸變大或是有以上所述疑似惡性病變時,就應儘快要找耳鼻喉醫師進行專業的判斷及檢查,切勿胡亂用偏方甚至不與理會,更不可隨便接受頸部的切片檢查,以免增加日後治療上的困難。 

癌症  淋巴癌  卵巢癌  胰臟癌  黑色素細胞癌  攝護腺癌 

心血管保健諮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