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早期症狀、存活率治療及飲食禁忌
淋巴癌又稱為惡性淋巴瘤,是源自於淋巴細胞的異常,即淋巴組織所發生的癌病。近年來台灣的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台灣約占所有癌症的2%。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民國九十三年台灣地區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中佔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第八位(死亡人數為713人),以及女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排名之第九位(死亡人數為418人)。早期症狀通常不容易察覺,因此要提高存活率,對日常的飲食禁忌要特別留意,才能及早防範,治療也會比較有成果。
淋巴瘤大體上可分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歐美地區,40%以上的淋巴癌是何杰金氏病,但台灣地區則九成以上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外國相較,台灣地區和緩性非何杰金氏的發生率較低,T細胞的發生率則較高。非何杰金氏主要發生於成人,但從小孩到老年皆可能罹患。男性罹患的機會比女性稍高,平均發生年齡在60歲以上。由於淋巴組織存在身體的各部位,所以非何杰金氏可能發生在淋巴結或身體的任何器官,例如胃、口咽、鼻腔等。如果淋巴排毒 機能的溝通被堵塞便開始病變。
淋巴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發病在各個年齡層都很平均,何杰金氏症好發於青 春期及中老年),男女比例約相等。早期症狀是頭頸部或腋窩的淋巴腺腫大佔最多,隨著時間而淋巴腺腫大形成結節。一般不會痛,也不會紅腫,有別於淋巴腺發炎。有三分之一的淋巴癌之初發病灶不在淋巴腺,而發生於內臟器官,如胃、大小腸、肺之縱膈腔等。以胃痛、胃出血、腸阻塞、或肺部呼吸困難來表現者也不少。
淋巴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的居多,淋巴腺腫大約超過二公分者,應即早做檢查。後續症狀包括不明熱(發燒38.3。C以上)、體重減輕、盜汗、貧血以及各種器官被侵犯的症狀。在台灣鼻腔的淋巴瘤表現特殊,常合併鼻塞,發燒不退,與EB病毒感染有關。皮膚淋巴瘤會出現表皮之紅斑塊或結節。乳房的淋巴瘤易形成腫塊及轉移,腦部與脊椎的淋巴瘤會引起記憶力、思考以及四肢的活動力受損。在腹部常形成巨大腫瘤以及脾臟腫大、下肢水腫等等。
淋巴瘤初期常會出現無痛性淋巴腫大,特別是頸部、腋下、鼠蹊部或腹股溝部位的淋巴結 ,也可能會出現在體內,例如後腹腔、縱膈腔淋巴結。肝脾腫及腹部腫瘤也經常發生,有時會伴隨不明原因發燒、夜間盗汗、持續性倦怠、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皮疹、皮膚發紅等…,如腫瘤壓迫到臨近器官則會造成臨近器官不適之症狀,但是當出現以上症狀時,並不代表我們確定它為淋巴瘤,其它的原因也可能導致以上症狀,所以當病患出現以上問題時,必須由醫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病因。以下介紹淋巴癌對不同器官組織所造成的影響:
呼吸系統:如直接侵犯肺臟、肋膜、心包膜,則會造成咳嗽、呼吸困難、肋膜腔或心包膜腔之積水。
腸胃道系統:腸胃道受到侵犯或發生腹膜腔後腫大淋巴結壓迫,將可能造成腹脹、腹痛、胃腸潰瘍、穿孔、出血、吸收不良等症狀。
肝膽系統:腹腔內淋巴結腫大後會引起膽管阻塞造成膽汁無法排除,或因直接侵犯肝臟而引起黃疸。
鼻腔及鼻咽腔:可能會引起鼻塞、流鼻血等一些類似慢性鼻竇炎的症狀。
骨髓:造血功能變差,紅血球減少出現貧血而臉色蒼白;血小板減少會造成不正常出血,血液中含有不正常的淋巴球細胞。
神經系統:如淋巴瘤侵入脊椎管,壓迫脊髓或脊髓神經,會造成疼痛、感覺異常等神經系統症狀。
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如侵入腦膜或腦實質內,會造成顱內壓增高,引起頭痛、視力模糊或運動失調。
淋巴癌存活率、治療及飲食禁忌
臨床上淋巴癌可分成四期 :
stage I : 有一處淋巴區域有淋巴瘤細胞侵犯。
stage II : 橫膈之同一側有兩處以上的淋巴區域或一處淋巴結和一處淋巴結外器官有淋巴癌細胞之侵犯。
stage III : 橫膈兩側皆有淋巴癌細胞侵犯時。
stage IV : 淋巴瘤瀰漫性地侵犯各器官或淋巴結時,尤其是一旦侵犯到骨髓時,即屬第四期。
此外每一期別可再區分為A或B期。若患者沒有不明原因超過38℃之高燒、夜間盜汗及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之症狀則為A期,反之為B期。淋巴瘤的治療方式必須依照其細胞型態與臨床分期而訂出治療計劃。治療方式包括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復發使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或異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以下依不同惡性度及期別的淋巴瘤臨床治療方式:
低惡性度:又分為低期別及高期別來區分:
低期別(I或II期)的淋巴瘤病患,一採用放射線治療,約有10~15%的病患在經過適當的放射線治療後得到緩解。
高期別(III或IV期)的病患,病期長且無明顯的症狀,可先觀察,不必急於給予全身性化學治療,等病患出現明顯症狀再進行化學治療即可。
中、高惡性度淋巴癌:主要的方式為化學治療,因為其病程進展快速,如沒有給予正確、有效的治療,短期內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如積極化學治療70~85%的患者可達緩解,甚至有25~45%的患者可達痊癒。目前其複合式化學治療處方CHOP(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lone),通常每三個星期為一個療程,可能需要治療6~8個療程。
何杰金氏病:何杰金氏病本身就較少侵犯淋巴結以外的器官,其治療效果也不錯。對於第I或II期病患可使用放射線治療,第III或IV期病患則需加上化學治療,MOPP(Nitrogen mustard、Vincristine、Procarbazine、Prednisolone)及ABVD(Adrimycin、Bleomycin、Vinblastine、Dacarbazine),每四星期為一週,約要6~8個療程。
骨髓移植(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BMT ):針對復發的患者,骨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常做為治療方法之一。先使用高劑量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盡可能摧毀體內殘留的淋巴瘤細胞,而再移植入已先存好的的骨髓或造血幹細胞來避免造血系統的無法恢復。目前除了復發的患者,對初步診斷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若同時具有多個不好的預後因素(易復發),則也可考慮於傳統化療療程結束時,再給於高劑量化療及移植,以減少復發之機率。
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在近年已漸漸成為癌症治療的主要療法之一,其原理乃直接或間接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內的免疫細胞及抗體來對抗癌症,或減少因癌症或其治療所引致之副作用。通常抗體常被設計來認識與對抗特殊的抗原,而其抗癌作用具有療效高且副作用低之特性。因90% 的B淋巴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淋巴瘤細胞上會有CD20表面抗原,新近發展出之對抗CD20的單株抗體Rituximab,便是利用其與CD20抗原結合,所引起的補体依賴性細胞毒殺作用(CDCC)及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殺作用(ADCC)等免疫反應,來達到消滅淋巴瘤細胞的目地。
淋巴癌 早期症狀有哪些?惡性淋巴癌的病人若不接受治療,平均存活率不超過二年。但若能接受適當治療,緩解機率約有七成,但有百分之四十的病人可能會復發。而在治療後症狀完全緩解的兩年後才復發者,對第二次的化療仍有良好的反應。但不論有無復發,只要適當接受治療,七年以上的存活率約佔所有惡性淋巴癌的四成左右,在癌病中是相當好的成效。
癌症
淋巴癌
卵巢癌
胰臟癌
黑色素細胞癌
攝護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