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肝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約有7,000 名患者死於此。主要的原因是B型肝炎及C型肝炎的高盛行率,使慢性肝病得以進一步發展成肝硬化及癌。早期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對於有肝硬化的患者,原位肝臟移植則是治療肝癌的最好方法且腫瘤復發的風險最低。若患者的肝癌末期症狀不能手術切除或不具移植資格,則需要選擇替代療法:包括局部灼燒術、肝動脈栓塞化療及放射性栓塞、分子標靶治療。治療上面臨各種挑戰,最有效的方法仍為預防。有效的臨床照顧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內追蹤病人,治療小組針對病人的個別性擬定完整的治療計劃。
儘管肝癌的跡象和癥狀通常只有到了晚期才能顯現出來,但是有時這些跡象及癥狀也會提早顯示,並使患者得到儘早診斷。如果您在第一次感覺到癥狀時便前往就醫,您的癌症病情便可能在治療仍對其有效時便被確診。最為常見的肝癌症狀包括以下幾種:
肝癌的許多跡象及症狀也可能由其他狀況導致。儘管如此,如果您出現以上任何症狀,請務必立即前往就醫,以便檢查病因並可以在需要時得到及時治療。有些由肝臟腫瘤生成的激素可能會對除肝臟以外的器官產生作用。這些激素可能會導致:
這些不正常的發現將促使醫生懷疑該患者是否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功能紊亂,而並非肝癌。如果您出現以上一種或多種癥狀,醫生將會嘗試查出這些癥狀是由癌症引起的還是其他原因。
肝癌是台灣男性癌症死因之第一位,導致的危險因子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代謝性肝臟疾病及自體免疫性肝炎等。當疾病進展到末期時,平均存活率約在6個月以下,且末期病患常遭受許多症狀之困擾而影響生活品質,所以治療方式主要以保守療法及症狀治療為主,臨床常見之護理問題包含:
醫生通常將存活率用作描述病人預後情況之標準方法。有些病人可能希望瞭解其他處於類似情況的病人之存活統計資料,而其他一些病人可能不會因瞭解了這些數字而得到幫助,甚至有的病人根本不願意知道。是否閱讀以下有關肝癌存活率統計資料之資訊完全取決於您自己。
5 年存活率是指病人在診斷出癌症之後,存活至少 5 年的百分比。當然,這其中許多肝癌患者可以活比 5 年還長的時間。五年相對存活率假定的是有些患者將死于其他原因,並將觀察到的與未患有癌症之人群的預期相比較。這是一種更為精確的方式來說明罹患特定癌症種類和期別的病人之預後。
為獲得五年存活率,醫生必須檢查至少在 5 年之前接受治療的病人之狀況。儘管以下數字皆取自我們可獲得之最及時的資訊,但其後治療方法的改進仍可能使目前被診斷為肝癌之患者獲得更好的發展情況。
存活率通常根據之前對大量患有相同疾病之患者的治療結果得出,但無法預測任何特定病例之發展情況。瞭解某位病人之癌症病情的類型和期別在預估其發展時至關重要。但是許多其他因子也會影響病人的預後,例如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尤其是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以及癌症治療反應效果。即使將這些因子通通列入考量之中,存活率仍然是一個難以估計的數字。您的醫生可告訴您以下這些數字是否適用於您,因他熟悉您具體病情的各個方面。
分期是指判斷癌症擴散程度的程式。在考慮治療選項時,肝癌的期別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分期系統是一套標準化的方式,以供癌症治療團隊總結有關癌症擴散程度之資訊。醫生使用分期系統以瞭解病人的預後(發展)情況,並試圖確定最適宜的治療方法。肝癌有多種分期系統,並且並非所有的醫生都使用同樣的系統。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TNM 系統是一種用於描述肝癌期別的主要系統。該系統是根據體檢、圖像檢查(超聲波、CT 或 MRI 掃描等)以及其他於章節「癌症是如何確診的?」中描述之檢查結果、以及外科手術的結果而建立的。TNM 系統利用三部分主要資訊進行分期:
「T」、「N」、及「M」後面跟隨的數字便提供了更多有關以上各因子之詳情: